鑄件的自然時效和人工時效退火熱處理能有效的去除鑄件內(nèi)部的應力,鑄件在冷卻過程中,由于各部位冷卻速度不同造成收縮不一致,形成內(nèi)應力,這種內(nèi)應力能通過鑄件的變形得到緩解,但是這一過程一般是較緩慢的。因此,鑄件在形成后都需要進行時效處理,尤其對一些大型、復雜或加工精度較高的鑄件(如床身、機架等)。
時效處理一般有兩種方法,即自然時效和人工時效。自然時效是將成形鑄件長期放置在室溫下以消除其內(nèi)應力,這種方法時間較長(半年甚至一年以上)。為縮短時效時間,現(xiàn)在大多數(shù)情況下采用人工時效(即時效退火)的方法來消除鑄件內(nèi)應力,其原理是將鑄件重新加熱到530~620℃,經(jīng)長時間保溫(2~6h),利用塑性變形降低應力,然后在爐內(nèi)緩慢冷卻至200℃以下出爐空冷。經(jīng)時效退火后可消除90%以上的內(nèi)應力。典型時效退火工藝曲線如下圖所示。
時效退火溫度越高,鑄件殘余應力消除越顯著,鑄件尺寸穩(wěn)定性越好;但隨著時效溫度的提高,時效后鑄件的力學性能會有所下降,因此,要合理制定鑄件時效退火的加熱溫度。一般可按下式選擇:
T/℃=480+0.4σb/MPa
保溫時間一般按每小時熱透鑄件25 mm計算。加熱速度一般控制在80℃/h以下,復雜零件控制在20℃/h以下。冷卻速度應控制在30℃/h以下,200℃后空冷。
鑄件表面被切削加工后破壞了原有應力場,會導致鑄件應力的重新分布,所以時效退火建議在粗加工后進行。對于要求特別高的精密零件,可在鑄件成形和粗加工后進行兩次時效退火。